德甲直播24小时
德甲直播24小时 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动态 > 行业资讯

业新 民和 村美——遵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发布时间: 2024-07-09 作者:转载自学习强国 分享到:
二维码分享

业新 民和 村美——遵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二十多年前,一场变革在之江大地拉开帷幕。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工程——“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

千里之外的黔北大地,一场以“四在农家”为代表的新农村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开展,深刻改变了遵义乡村的面貌。

从“四在农家”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遵义乡村建设不断在探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遵义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不忘脱贫攻坚奋斗路,再启乡村振兴新征程。遵义聚焦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和乡村振兴示范市,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为载体,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走出了一条具有遵义特色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发展之路。

发展的初心不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探索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遵义高位推动、..施策,制定出台了《遵义市..推进乡村振兴五年行动方案》《关于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工作方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展乡村产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推进乡风文明和加强乡村治理行动“五大行动”,构建..升级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建设遵义和美乡村 产业发展是基础

抓实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遵义紧紧把握中央决策部署,把特色产业作为现代农业开发的核心领域,紧紧抓住自身农业资源优势,汇聚特色要素,围绕“一县一业”特色优势产业,支持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大力推进农业八大主导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强农业产、供、销一体化建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户分享生产、加工、销售、服务、 商贸等各个环节的收益,农民分享产业增值带来的收益。

一片叶,舞起了种茶、制茶、卖茶、茶旅等一条龙的大产业。湄潭县、凤冈县、余庆县入选..重点产茶县域,湄潭县连续四年蝉联..重点产茶县..位,并入选“2023年度三茶统筹融合发展县域”,全市茶叶出口持续保持全省..。

一棵竹,串起了竹浆、竹造纸、竹工艺品、竹日用品、竹家具等多条产业链,联通了一二三产,构建了以赤水河纸浆建材竹产业带和大娄山特色方竹产业带为主的发展格局,打造了中国四大竹海之一的赤水竹海,建成了国家赤水竹产业示范园区,培育了“中国竹都”(赤水)、中国竹子之乡(赤水)、中国竹编工艺之乡(赤水)、中国方竹之乡(桐梓)、中国大娄山方竹之乡(桐梓)等多张..名片,聚“竹”成业,绘“竹”成景。

随着遵义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正在各地涌动,有力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建设遵义和美乡村 良好的治理体系是关键

强化乡村治理,提升善治水平——全市强化基层党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推动文明乡风建设,推动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大力实施“双培养”工程,推动各级干部下沉基层,全市..书记、驻村工作队员积极发挥作用,..乡村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治理体系,行政村(含农村社区)网格功能逐步..,逐步实现问题发现在网格、解决在网格。全市探索形成了凤冈县“三改赋能、四引四变、农民主体”、湄潭县“村庄规划一图一表一说明、村庄建设七改一增两处理和农房建设黔北民居七要素”、正安县“三我精神、四自模式”乡村示范试点建设等多个可复制、可借鉴、多样化的经验做法。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创建率超过 70%,实现所有行政村“村规民约”修订和“红白理事会”全覆盖。

建设遵义和美乡村 宜居农村人居环境是重点

推进乡村建设,打造宜居环境——遵义..推广乡村规划绘制村庄规划图、编制配建项目表、制作要点说明书的“一图一表一说明”形式,扎实推进“三美五示范”和示范试点建设,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整治农村“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排乱倒”等不良行为,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逐步推广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全市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全覆盖、乡镇污水处理全覆盖……广大乡村山更绿、水更清。

经过不懈的努力,乡村越来越和美。如今,昔日路不通的务川自治县石朝乡大漆村“搬”出美满新生活;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余庆县松烟镇二龙村迎来“八方客”,育出“致富茶”;过去交通闭塞的赤水两河口镇黎明村吃上“旅游饭”,靠着赤水大瀑布景区这片绿水,开发出一系列旅游配套项目,成了当地..富饶的村寨之一……

千里沃野,处处劲吹乡村振兴之风。

黔北大地,处处升腾着生机与希望。

贵公网安备 52030202001550号